取消
搜尋餐廳
搜尋
台北市


一牛楽日本和牛燒肉專賣 | 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303號1樓

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303號1樓 | 02-8501-5550 |線上訂位

每次想要吃日本A5和牛, 一定會想起位於春大直的一牛楽

胡同旗下的頂級和牛燒肉品牌, 主打精緻路線

全服務桌邊燒肉, 只使用最頂級進口和牛,

吃過一次絕對令人難忘,

開車過來可以停在Indigo飯店的停車場,

每1500元可以折抵一個小時或者, 捷運劍南站步行大約10分鐘過來

一牛楽門面非常低調,

位於春大直一樓靠近左側入口位置,

門面只有一個小招牌, 經過都會很好奇究竟是賣什麼

建議要來用餐的要先訂位,

朋友喜歡吃燒肉, 所以聚餐再次推薦這邊~

店內空間不大, 五桌左右的位置,

最多容納大約20人左右

少了一般燒肉店的吵鬧感,

多了一份神秘的氛圍,

畢竟在餐廳外面是看不到餐廳裡規劃,

如果要當作約會餐廳絕對會多一份驚喜~

一牛楽直接把職人請到店內精修空運到臺肉品,

胡同基本上是把這裡當作獨立燒肉店在經營,

並非採用中央廚房處理肉品

四季玉露 | 貴妃烏龍

入座時先點個飲料,

很喜歡胡同集團自行設計的冷泡茶系列,

因為我自己是比較喝無糖茶的人,

平時也會在家泡茶喝,

所以真的比較注重茶的品質

這兩款冷泡茶喝起來清爽而且各有不同的風味,

烏龍茶感就比較厚一點,

四季玉露整體的口感就比較淡雅一點~

如果是2個人, 最推薦就是直接點套餐

同樣的內容會比單點便宜很多,

而且絕對會吃得很飽足,

一次可以品嘗到各種不同的和牛部位

詳細菜單參考請按我

牛氣烘烘套餐 7777+10%

入座時提供六種不同的鹽和醬料搭配,

山葵黃味增、梅漬醬和牛烤肉醬

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搭配

煙燻片鹽, 昆布鹽、鹽之花各有不同自己的特色 ,

可以酌量搭配肉品享用,

一牛楽我自己很喜歡的優點,

就是會把所有東西一次提供給客人,

絕對不用怕選不到自己喜歡的配料~

漬物三品

套餐提供醃製蘿蔔蓮藕還有韓式泡菜,

個人很喜歡這邊蘿蔔口感清爽偏甜,

夾著肉一起吃雙重口感, 也不會影響肉的甜度~

日本生和牛

每個季節都會用不同的方式來呈現,

海苔包裹著和牛,辣醬、芥末,

吃起來的口感很有層次~

火腿和風紫蘇沙拉

霸氣伊比利豬火腿鋪滿整份沙拉

伊比利豬火腿風味濃厚搭配沙拉真的夠奢華~

之前來的時候 ,

一牛楽招牌是2個人600克的日本A5和牛,

但是因為全部都是牛肉的關係,

可能吃到最後會覺得有點太油,

2024年全新推出的菜單就很符合想要吃海陸的需求,

牛氣烘烘套餐加入海鮮選擇, 師傅按照當天的進貨搭配,

還有加入了這邊人氣的澳洲和牛舌,

整個吃起來就更加豐富~

⻝事|蒜味蔥拌飯 /月見蔥拌飯

用餐推薦燒肉可以搭配鹽蔥飯

對於降低燒肉膩的效果非常不錯,

青蔥使用刨絲方式來呈現吃起來非常清爽,

喜歡的話也可以加生蛋黃增加風味,

每人都可以各選一碗~

牛氣烘烘豐盛合

這次全新套餐特別引進的餐盤真的有夠霸氣

整隻金牛上桌,看服務人員拿過來時,

就可以感受到它的厚重度,絕對會成為全場焦點,

下面還有乾冰飄上來非常夢幻,

新年全新金牛盤也非常喜氣洋洋,

餐盤上肉品搭配採用全日本A5和牛,

金牛採用6款部位,由主廚搭配~

腿三角

套餐部位會按照不同的季節進貨做微調,

腿三角油脂比例均衡的部位

取自牛的後腿肉, 口感扎實帶有Q彈,

加上濃厚的和牛風味, 絕對是燒肉的最佳選擇之一~

全程專門的服務人員幫忙燒烤,

吃燒肉不用動手真的是很舒服,

而且讓專業的來也較不會浪費掉頂級食材,

這邊燒肉真的非常講究,

除了採用炭火直燒,

烤完一種肉品就會換一次烤網,

我們光今天光烤網就換了十幾次,

確保各種肉品不會互相影響風味~

翼板肉

翼板肉屬於牛的肩胛部位,

油花分布均勻也有濃厚的風味,

同樣也是非常適合燒烤享用的部位

內裙肉

橫隔膜其實可以細分成3個部位,

內裙肉是比較偏下方的部位,

油脂較偏低一點,

考量到和牛品種本身的油脂比較高,

這個部位反而恰到剛好~

內裙肉用比較焦脆的方式呈現,

可以吃到外酥內嫩跟橫隔膜獨特風味

纖維感也比較突出一點~

A5翼板牛甜度真的很突出,

這個厚度搭配上大約7分熟左右,

幾乎不會有油膩感~

肩三角

牛小排肋條

整片油脂豐厚, 偏粉紅色牛小排肋條

採用厚切方式呈現,

平時在家就喜歡吃美國牛肋條

A5 肋條最明顯它的油脂真的是更加突出

紐約客芯

紐約客肉質較細緻, 比較適合做成厚切的燒肉

油花如大理紋石均勻分布, 品味起來細嫩中帶有嚼勁,

同樣也是比較焦脆的方式呈現,

我覺得這個整體順序下來真的是搭配的蠻好~

澳洲和牛盛合

福袋牛舌裡滿滿青蔥,

獨家呈現這個吃法,

採用厚切方式是這邊招牌產品之一

另外一款牛舌採用傳統的切法搭配上滿滿青蔥,

一次品嚐兩種不同牛舌切法的特色

牛舌因為管制的關係所以不能使用日本牛舌,

改用同樣是澳洲和牛品種的部位~

牛舌也大約3到5分熟左右的料理方式

單面燒烤搭配上大量青蔥,

這邊提供了青蔥的口感真的是蠻清爽還有爽脆,

傳統牛舌切片也是有一定厚度,

吃起來Q彈又不會有油膩感~

精選海鮮盛合 | 當日主廚挑選

這次新套餐特別加入了海鮮搭配,

今天主廚是幫我們搭配奢華明蝦還有日本松葉蟹 ,

手掌長的明蝦很霸氣,

雙人套餐會提供一人一整隻,

兩種個人都感到非常滿意~

來自日本的雪場蟹直接處理好上桌,

可以看到肉身厚實, 讓人用餐前非常期待~

明蝦放到爐子裡幾乎佔據整個爐子長度,

海鮮燒烤我覺得更有難度,

幸好有專門的服務人員在旁邊幫忙~

傳說中臺北的蝦子都是沒有殼~

這邊當然也會提供剝蝦服務, 對半切享用起來方便,

拿著蝦尾直接吃不用弄髒手超方便~

雪場蟹也是直接提供去殼服務,

厚實蟹腳用調味直接品嚐鮮甜,

就算經過燒烤後還是保持軟嫩多汁口感~

喜瑪拉雅玫瑰鹽岩 A5板腱和牛 鹽盤牛排 |  每公克 $18

A5板腱和牛是我們另外單點的品項,

在網路上看到別人推薦喜瑪拉雅玫瑰鹽岩燒烤新品覺得實在是太帥,

但是這次來連牛肉都很帥直接騎著小牛上桌,

而且氣到七孔生煙 , 牛排部分都是以公克計費,

入座時如果想要點, 可以先跟服務人員討論想要的重量~

這道料理最大特色,

就是使用喜瑪拉雅玫瑰鹽岩來進行加熱,

會先預熱到攝氏400度高溫,

讓牛排加熱速度更快更有風味,

服務人員有說明經過主廚反覆測試,

400度的高溫加上板腱和牛的油脂,可以讓牛肉吸收喜馬拉雅鹽鹹度同時,

也會把大量的鹽透過出油帶走

400度的鹽岩牛排一放下去,

就可以看到表層開始融脂感非常療癒,

大概經過30秒燒烤著色就非常平均漂亮,

大約3分熟左右呈現上桌~

最後步驟服務人員拿出專業的牛排刀,

直接在鹽岩上面把牛排先切好,

為了確保衛生還有不影響風味,

喜瑪拉雅玫瑰鹽岩都是一次性使用,

如果平時有跑露營烤肉買過類似的產品,

就可以知道有多奢華,

而且我詢問過服務人員, 想拿回家繼續用?

沒問題只要等它降溫直接幫你打包XD

喜瑪拉雅玫瑰鹽岩烤過的A5板腱和牛,

搭配上酥脆的蒜片還有山葵,

外層帶有點微鹹感, 但是真的就如服務人員描述,

完全不會有過鹹的狀況而且吃起來表皮不油膩,

讓A5和牛的品嚐更上一層樓,

吃起來反而不像日式燒肉印象中的口感,

反而像法式料理做的和牛牛排,

鹽岩絕對是有它厲害的地方不是炫而已~

湯品|柚香牛尾湯

最後湯品選用了臺灣的黃牛牛尾

加上柚香調味喝起來格外的清爽,

選用日本西都產柚子胡椒調味

口感並不會過於刺激非常均衡~

托斯特芋泥夾心 佐冰淇淋

濃厚芋泥加上酥脆吐司,

把常見的家常點心用一個很不一樣方式呈現,

一牛楽在臺北真的是一數二頂級全服務和牛專賣燒肉,

每次想要吃和牛燒肉一定會想到,

喜歡這邊席位算是剛好, 不會太吵鬧,

桌邊專人服務確保頂級食材不會失手,

很有私廚的感覺, 這次全新搭配的牛氣烘烘套餐,

霸氣金牛直接上桌真的超符合準備要過年的喜氣氛圍,

和海鮮做一個搭配我覺得吃起來更加豐盛,

喜瑪拉雅玫瑰鹽岩 A5板腱和牛真的很值得奢華一次,

絕對沒想到和牛可以這麼好吃~

【店鋪資訊】 一牛楽 日本和牛燒肉專賣

地址: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303號1F(春大直)

訂位連結:https://pse.is/3vy62j


更多 胡同裏的蘭 Orchid in Hutong 的資訊(營業時間、菜色...),可點擊下方卡片觀看介紹:
https://ifoodie.tw/restaurant/6061be2ccd99570806116786
本文餐廳資訊:
胡同裏的蘭 Orchid in Hutong
4.9
· 台北市 中山區 · 5則評論

🔍 搜尋更多相關主題

wagyu焼き肉台北餐廳日本和牛一牛楽日式料理taipeirestaurant一牛楽日本和牛燒肉專賣菜單一牛樂燒肉一牛楽日本和牛燒肉專賣yakiniku和牛套餐胡同裏的蘭大直美食
懶人包
懶人包
新店快報
新店快報
推薦美食
推薦美食
推薦專欄文章:
世界最頂級奢華的巧克力品牌 Jean-Paul Hévin「新世界」系列:極致可可饗宴最美夏季限定向日葵綜合禮盒-日本頂級雪茄蛋捲YOKU MOKU在台13週年慶活動開跑~單品單盒87折優惠!米匠 × Galaxy Z Flip5 | 美食攝影新利器,體驗無菜單日料的視覺盛宴!華麗畫質、自拍新境界燒肉中山超市品牌「四行倉庫」登陸台北! 美食街就能大啖帝王蟹~ 精緻和牛餐點,讓高級食材成為療癒日常
開啟美食專欄